2009年1月30日星期五

虚拟结肠镜有助早期诊断结肠癌

近日,由中国、韩国、日本以及英国知名放射学家组成的首届泛亚洲地区计算机断层结肠镜(CTC)成像技术大会指导委员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了首次会议。据了解,本次会议主要交流讨论有关结肠癌筛查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专家指出,结肠肿瘤的筛查十分必要,一方面可以保证及时发现、摘除还未恶变的息肉,另一方面可以早期发现无症状的结肠恶性肿瘤。

据了解,亚太地区癌症死亡人数几乎占到世界总癌症死亡人数的一半。结肠癌是世界上发病率第二高的癌症,在东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蒙古)每年有近75000人死于该病,并且此数字仍在上升中。

专家强调,结肠癌患者的生存机会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该病的早期诊断:病变局限于肠壁的结肠癌患者,其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邻近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五年生存率为65%;而全身转移患者生存率则仅有9%。由于大部分的结肠癌均以大肠息肉为前期病变,因此,结肠肿瘤的筛查十分必要,其一方面可以保证及时发现、摘除还未恶变的息肉,另一方面可以早期发现无症状的结肠恶性肿瘤(无症状的结肠恶性肿瘤预后较有症状者为佳)。

记者从会议上了解到,现有的结肠肿瘤筛查工具都各具优缺点,结肠镜通常被认为是结肠癌筛查的金标准。而在近期举办的美国放射学会影像网络(ACRIN)会议中则有数据表明,计算机断层结肠镜(CTC)在检测直径1厘米及以上的病灶方面至少与传统的结肠镜具有相同的敏感度,而同时CTC检查具有更低的侵袭性,检查时病人无需服用镇静剂,结肠穿孔的危险性也大为降低。另外,计算机断层扫描结肠成像(CTC)也被称为虚拟结肠镜检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中心的Summer博士等报告,计算机辅助检测(CAD)系统可有效地解读虚拟结肠镜检查效果。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胃、肠肿瘤以及扩散、转移:珍香胶囊15盒+参丹散结胶囊12盒=3750元/月

·消化系统肿瘤:珍香胶囊15盒 + 抗癌平丸5盒

·胃、肠肿瘤恢复期病人:抗癌平丸5盒+参丹散结胶囊12盒=2300元/月

·胸、腹水、浮肿: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09年1月23日星期五

美国科学家发现致乳腺癌扩散基因

美国研究人员最新发现,一种基因不仅会增大乳腺癌扩散几率,还会增强癌细胞的抗化疗性。研究人员希望借助这一发现研制出相关药物,防止癌细胞扩散,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美国新泽西癌症研究所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50位侵袭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样本进行研究时发现,肿瘤内一种名为MTDH基因发生变异,表现异常活跃。

研究人员说,该基因可以帮助癌细胞“粘着”在其他器官的血管壁上,导致癌细胞更易扩散。此外,该基因异常活跃,使癌细胞对传统的化疗药物产生抗药性。

研究人员进行基因干预实验时发现,阻止MTDH基因发挥作用,乳腺癌细胞变得不易扩散,并在化疗的攻击下变得很脆弱。

阻止癌细胞扩散对乳腺癌治疗至关重要。相关数据表明,癌细胞未转移乳腺癌患者的5年以上存活率为98%,而癌细胞转移患者的这一比例仅为27%。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癌细胞》杂志上。

 


妇科肿瘤治疗搭配:

·出现扩散和转移: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 + 消癌平片10盒=2500元/疗程

·化疗替代治疗:复方红豆杉胶囊10+1盒 + 消癌平片10盒=4100元/疗程

·有腹水症状: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 + 西黄丸30盒=2700元/疗程

·胸、腹水、浮肿加: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09年1月20日星期二

发现前列腺癌中新的基因融合

近日,一项基于转录组测序的研究发现了前列腺癌中新的基因融合。这项研究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团队完成的,他们通过对病人细胞系和肿瘤样本的转录组进行测序,发现了前列腺癌中新的基因融合。文章发表在1月11日的Nature网络版上。


在新发现的融合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周期性的转录本通读,称为SLC45A3-ELK4,以及几个似乎是个体突变的融合。密歇根大学的科学家Arul  Chinnaiyan,同时也是文章的通讯作者表示:“周期性的融合被认为是癌症的主要诱因。但我们还发现了其他几个融合,是个别病人独具的。”


癌症中的染色体重排常常导致两个独立的基因融合在一起。在某些情况下,两个基因编码区连接在一起,导致融合蛋白的表达。而有时基因重排会导致一个基因处于另一个基因的调控元件之下,从而引起异常的基因表达。基因融合与多种血液、骨髓和软组织癌症,如白血病、淋巴瘤等相关。最近也发现它们开始在实体瘤中出现。


 为了鉴定前列腺癌中致癌的基因融合,Chinnaiyan和他的同事们同时利用了Roche  454的GS FLX和llumina的Genome  Analyzer进行转录组的测序分析。


最初为了验证他们的方法,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验证实验,来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是否能检测到已知的基因融合-  BCR-ABL1。


在构建了cDNA文库之后,研究人员在Genome   Analyzer上得到了几百万个36-核苷酸的序列读长。他们筛选了这些读长来找出不止含有一个基因的序列。通过与参考序列信息整合,研究小组提出了发现已知和新基因融合的方法。参考序列信息来自454测序产生的长读长。


他们还成功发现了前列腺癌肿瘤样品和细胞系中的TMPRSS2-ERG融合。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新的融合的通读事件。例如,在VcaP细胞系中,他们检测到在16号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USP10和ZDHHC7发生了融合,以及2号染色体上HJURP基因的融合。同时在LNCaP细胞系中,他们发现了14号染色体上MIPOL1基因和7号染色体上DGKB基因的融合。


接下来,研究小组从细胞系转向肿瘤样本。利用转录组测序方法,他们评估了两种已知携带TMPRSS2-ERG融合的转移性前列腺癌样本。他们如预期所示发现了TMPRSS2-ERG融合,此外,还发现了几种新的融合和通读转录本。


其中,SLC45A3-ELK4似乎是前列腺癌的常客,20个转移性组织中有7个表达这种融合。作者表示,SLC45A3-ELK4融合似乎不会引起DNA产生可检测到的变化。


 Chinnaiyan和他的同事还在应用类似的方法研究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中的基因融合。他们认为:“这项利用高通量测序研究为发现新的基因融合建立了可靠的方法,展现了与癌症相关的重要突变。”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扩散和转移的病人:珍香胶囊10盒 + 消癌平片10盒=3150元/疗程

·恢复期病人:西黄丸(30+5)盒 + 消癌平片(10+3)盒=2200元/月

·            复方斑蝥胶囊 5盒 + 消癌平片10盒=1000元/月

· 胸、腹水、浮肿加: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09年1月18日星期日

晚期卵巢癌:生活质量是焦点

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治疗以控制肿瘤生长为其主要目的。目前,手术,化疗及放疗的联合应用,使患者的生命延长成为可能。

但同时各种辅助治疗会给患者带来近期或远期的的毒副作用。癌症,不同于其他疾病,它对机体所造成的精神损害甚至超过了它所造成的躯体损害。生活质量可以更好地描述癌症及其治疗对患者产生的影响。可以帮助临床工作者和患者在不同的疾病阶段选择更有利的治疗方案;在对预后无明显差别的情况下,选择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案。生活质量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解释:精神社会方面和与躯体健康有关的方面。生活质量不仅仅指某一方面,它是多方面材料获得的总结。

卵巢癌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目前其治疗仍是彻底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辅以联合化疗。晚期卵巢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疼痛。疼痛可引起患者的焦虑和不安,若癌性疼痛控制不好,可影响其正常生活。WHO已制定了正确的止痛药用药原则,即所谓的“阶梯式用药”。

目前文献中所采用的生活质量评价方式过于冗长,难于掌握。理想的方式应简短,有目的性,并能包括临床相关资料、另外,建立该方式应考虑到疾病的程度,可选择的治疗方案和患者预后的预测。FACT-O调查表是评价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良好工具。评价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疾病的缓解率,存活率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妇科肿瘤治疗搭配:

·出现扩散和转移: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 + 消癌平片10盒=2500元/疗程

·化疗替代治疗:复方红豆杉胶囊10+1盒 + 消癌平片10盒=4100元/疗程

·有腹水症状: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 + 西黄丸30盒=2700元/疗程

·胸、腹水、浮肿加: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相关的主题文章:

“辣烫霉糙”易致消化道癌

张先生平时特别喜欢吃火锅等辛辣烫食物,近来感觉到吃饭时吞咽不顺畅,胃镜检查显示为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是临床常见的癌前病变。这是记者日前到江苏省人民医院采访获悉的消息。

该医院消化科主任施瑞华教授向记者介绍:温度过高的或刺激性较强的辛辣食物对人体消化道黏膜是一种机械性物理刺激。如果反复受到刺激,消化道局部黏膜会发生病变,易发生消化道恶性肿瘤即癌症。而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很不典型,多无胃痛、消瘦等显而易见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增生是常见的癌前病变,如果能够及时进行内镜下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但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发展为癌症,特别当癌组织侵入到黏膜深部,就只能进行外科手术了。

据了解,食管癌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极大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而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可以减少和延缓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所以,专家向大家建议:注意保持饮食规律,尽量不吃过热过烫、发霉变质或过于粗糙的食物,少吃腌制、煎烤、浓烈辛香或含高脂肪等刺激性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牛奶、动物蛋白、新鲜蔬菜和水果。这些对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食道癌:珍香胶囊15盒 + 食道平散4盒=2900/月

·胃癌肠癌及扩散转移:珍香胶囊15盒+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3750元/月

·胃癌贲门癌肝转移:珍香胶囊15盒+复生康胶囊10盒=3600元/月

·消化系统肿瘤:珍香胶囊15盒 + 抗癌平丸5盒

·淋巴肿瘤、泌尿系统肿瘤:珍香胶囊15盒 + 消癌平片10盒=3150元/月

·胸、腹水、浮肿: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09年1月16日星期五

肺癌也可以是一种慢性病

有这样的说法:世界上最动听的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你的肿瘤是良性的”。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是,如果肿瘤是恶性的,无疑就是最沉重的打击。而如果这个恶性肿瘤是肺癌,就更像已经拿到一张死亡通知书。


诚然,肺癌可怕,其发病在我国恶性肿瘤排行榜上已经升到第一位。不过,虽然杀伤力巨大,但及时规范治疗,肺癌也可以和糖尿病、高血压等一样,是一种慢性病。

像慢性病人一样长期生存

目前,25%的早期肺癌病人,通过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已经可以达到临床治愈,即不会因癌症而死亡;中晚期病人通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延长生命,也不会很快因之死亡;即使是一发现肿瘤就出现颅脑转移、骨转移甚至全身多处转移的晚期病人,还可以通过包括靶向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手段,减轻痛苦,延长无痛苦生存期。


肺癌”须做哪些检查?

不过,大部分病人一经确诊,常常已经不是早期肺癌,所以手术治疗后还需要放化疗等辅助治疗;部分已经失去了手术根治机会的,也需要通过其他治疗手段赢得生存时间。但即使无法彻底切除肿瘤,如果通过治疗可以控制其生长,使之与人体和平共处,长期“带瘤生存”,那么在这场战争中,也算赢得胜利。而这也是现在将之视为“慢性病”的理由。

像慢性病人一样长期服药

  有人用“苟延残喘”描述晚期肺癌病人的生存状态。但近20年,晚期肺癌治疗的进展,特别是新药的应用,使得病人不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也活得更有尊严。

专家推荐治疗方案:

· 肺癌扩散:清肺散结丸5盒 +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2600元/月

· 化疗替代治疗:清肺散结丸5盒 + 复方红豆杉胶囊10+1盒=4300元/月

· 肺癌脑转移、肝转移:清肺散结丸5盒 + 安康欣胶囊10盒=2200元/月

· 特价:清肺散结丸5盒+金复康口服液27盒=2160元/月

· 胸、腹水、浮肿加: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相关的主题文章:

服用避孕药 有效降低罹患卵巢癌风险

口服避孕药物已经有将近50年的使用历史,根据2002年联合国的一项统计发现,全球有1.2亿妇女服用此类药物,其中2/3是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口服避孕药可以降低妇女罹患卵巢癌的风险,而且研究人员发现,使用避孕药的时间越长,患该病的可能性越小。


此项研究是由牛津大学英国流行病学癌症研究中心的ValerieBeral教授组织进行的。

研究历经数十年

科学家们在很久之前就已经知道口服避孕药物与卵巢癌发病率降低之间存在关联,但是这一关联最终所能取得的效果取决于——在停止使用此类药物后,该保护作用还可以持续多长时间。

在发表的此项研究中,Beral教授和他的同事们对在21个不同国家内组织进行的45项关于卵巢癌的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从这些研究中他们得到了23,257例患有卵巢癌妇女(研究组)以及87,303位未患卵巢癌妇女(对照组)的数据。研究发现,在有口服避孕药物史的妇女中,7308(31%)例患有卵巢癌,32,717(37%)例未患卵巢癌。在患有卵巢癌的妇女中,她们的平均确诊年龄为56岁,并且她们的确诊中位年为1993年。在研究组中使用口服避孕药物的平均时间为4.4年,而在对照组中为5年。

研究结果显示:

●使用口服避孕药物的时间越长,罹患卵巢癌的风险越低。

●对风险的降低作用在停止使用口服避孕药物后仍然可以持续长达30年的时间,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作用会有所减弱。

●对于使用口服避孕药物5年的妇女来说,在停止使用该类药物10年之内,可以使卵巢癌的发生风险降低29%;在停用的10~19年中,可以使风险降低19%;在停用的20~29年中,可以使风险降低15%。

●在20世纪60、70、80年代分别开始使用的各种口服避孕药物对降低卵巢癌发生风险所起到的作用相当。虽然上世纪60年代生产的口服避孕药物中雌激素的含量几乎是80年代含量的2倍。

●在高收入国家中,在没有服用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中,75岁以前发生卵巢癌的风险为12%。,而在连续10年使用此类药物的妇女中,这个数字可以下降到8%。。而且还可以使死亡率从7%。降至5%。。

●对卵巢癌发生风险的降低与使用口服避孕药物妇女的种族、教育、月经情况、家族乳腺癌史、使用激素替代疗法与否、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身高、饮酒以及吸烟情况无关。

利弊还需权衡

Beral教授的研究小组总结认为:“使用口服避孕药物确实可以对卵巢癌的发生起到长期的预防作用。”根据此项研究的结果,他们认为到目前为止,由于服用此药,已经使约20万名妇女免于罹患卵巢癌,使10万名妇女免于死亡。以现在使用口服避孕药的情况,他们预计每年有3万例病例可以避免发生卵巢癌。由于此药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专家估计卵巢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都会降低。

在西方国家,卵巢癌是妇女最常见的癌症。年纪大的妇女更容易患上此病,存活率普遍较低。口服避孕药物能预防卵巢癌,但是多少增加了患上乳腺癌子宫颈癌的危险。然而,在停止服用此药后,这种危险就随之消失。该类药还能够长期有效地阻止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由于卵巢癌早期诊断存在很大困难,通常一旦发现就已经是晚期,经常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相对于增加患乳腺癌和子宫颈癌风险来说,该药对于降低卵巢癌发病率起很大作用。因此,医生在采用此种方式预防卵巢癌时,应仔细权衡该方法可能带来的利弊。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出现扩散和转移: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 + 消癌平片10盒=2500元/疗程

·化疗替代治疗:复方红豆杉胶囊10+1盒 + 消癌平片10盒=4100元/疗程

·有腹水症状: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 + 西黄丸30盒=2700元/疗程

·胸、腹水、浮肿加: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09年1月15日星期四

蕃茄红素:西方男士的必需品

蕃茄红素已成流行病学研究热点。它能够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受到氧化破坏,有预防心血管病发生的作用。蕃茄红素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式,捕捉过氧化自由基(有害物质)。男性体内前列腺、肾上腺、睾丸等器官中都含有大量的蕃茄红素。其中,蕃茄红素在前列腺中的含量高达64%,说明前列腺是含有蕃茄红素最多的人体器官。蕃茄红素在前列腺中的浓度高低对男性前列腺病变尤为敏感。


国内外科学家半个世纪的研究表明:前列腺中蕃茄红素浓度的缺乏,使其无法抵御自由基的侵蚀,使前列腺发生裂变和老化,出现病变。由于人体自身无法合成蕃茄红素,随年龄增长,蕃茄红素的需求量也越大,从日常膳食中也很难获取人体所需要的摄入量。因此,补充外源性蕃茄红素成为最有效的手段。


美国肿瘤研究学会的一项临床试验显示,蕃茄红素对前列腺癌治疗,有决定性作用,使那些摄取蕃茄红素的患者,存活的5项因素得到改善。Barbara癌症研究所曾给21例前列腺患者服用蕃茄红素胶囊,每天2次、每次15毫克,3周后检测到这些患者癌细胞的侵袭性下降,肿瘤体积缩小。其中有14例患者的癌体局限在薄膜内,肿瘤增大或转移扩散的趋势得到明显控制。200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对1899名中年男性近3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蕃茄红素摄入量越低,患前列腺疾病的可能性越高。


研究证实,前列腺疾病与人体内蕃茄红素的浓度水平有密切的关系。蕃茄红素可突破前列腺吸收屏障,直接进入腺体发挥作用。目前,西方比较流行每天服用蕃茄红素胶囊。蕃茄胶囊为软胶囊剂型,可以突破普通药物难以吸收和全面渗透到前列腺内部的缺憾。日服剂量小、方便,对工作繁忙无法坚持服药的男性,是简单、有效的保健方式。


相关的主题文章:

熬夜吃夜宵胃癌缠上年轻人

饮酒增加胃癌的危险性为82%。

青年人相聚或在公共交往中,少不了递烟和喝酒。可以说,吸烟、饮酒已经成为了现代年轻人生活乃至工作与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正因此,本来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胃癌开始光顾年轻人。我国临床观察数据表明,青壮年胃癌患者越来越多,19~35岁的胃癌患者占全部胃癌患者总数的比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的1.7%上升到现在的3.3%,30多年间增加近一倍。由于青年人患的胃癌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加之容易误诊,确诊胃癌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使得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的生存时间较短。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显示,我国胃癌发病率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患者数占全世界胃癌患者总数的42%。

专家提醒,一旦出现胃部不适,要及早到正规医院做专项检查,这是胃癌早期发现的最有效手段;一旦被确诊胃癌应及早到有能力救治的正规医院接受治疗,这是胃癌治愈的关键。另外,平常的护胃工作也要加以重视。

常吃夜宵容易引发胃癌

年轻人易患胃癌,与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有密切的关系。最常见的一点是,年轻人喜欢熬夜,而熬夜的时候,自然就养成了经常吃夜宵的习惯,其实,这是非常有害的。

日本学者栗田英男教授通过长期的病学研究发现,常吃夜宵易引发胃癌。他们曾对30~40岁年龄组的人的饮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胃癌患者中,晚餐时间无规律者占38.4%。

为什么常吃夜宵容易引发胃癌呢?首先,胃黏膜上皮细胞的寿命很短。约2~3天就要更新再生一次。而这一再生修复过程,一般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的。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餐,胃肠道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其黏膜的修复也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其次,夜间睡眠时,吃的夜宵长时间停滞在胃中,可促进胃液的大量分泌,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易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抵抗力减弱,如果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例如常吃一些油炸、烧烤、煎制、腊制食品,长时间滞留在胃中,更易对黏膜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导致胃癌。

另外,专家还指出,除了嗜烟酗酒,另一些不良的习惯也成为了导致年轻人患胃癌的诱因。为赶时间,吃饭狼吞虎咽或食之过饱,经常加重胃肠负担,还有年轻人嗜食火锅及“麻辣烫”饮食,这也为胃癌的发生创造了条件。生活无规律:吃饭饥一顿,饱一顿,经常不吃早餐,有时又暴饮暴食,加之经常开夜车,生活无规律,让胃癌发病有了“良好”的土壤。

警惕:胃癌五大早期信号

从正常胃到胃癌的演变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阶段。一般快速型的胃癌发展期需7~8年,普通型则长达20~22年。而从早期胃癌演变至中、晚期胃癌还需约3~5年时间。只要充分重视,人们是有足够的时间来预防胃癌。而调查却发现,大部分胃癌病人被发现时已是中、晚期,主要原因是体检中很少做胃镜。专家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应定期做胃镜检查,尤其是患有慢性胃病者一定要做。

另外,胃癌的发生也是有迹可寻的,如果出现以下五个症状,就有可能是胃癌的早期信号,那么一定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胃部疼痛:初起时仅感到上腹不适,或有膨胀、沉重感,有时心窝隐隐作痛,常被误认为胃炎或溃疡病。尤其是胃窦部癌,常可引起十二指肠功能改变而出现节律性疼痛,更类似溃疡病的症状。

食欲减退:常表现出消瘦、乏力问题,多为胃癌首发症状,约占40%,不少患者常因饱餐后出现饱胀、打嗝而自动限制饮食,体重逐步减轻。

恶心呕吐:早期可能仅有食后饱胀及恶心,此症状常因肿瘤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所致。

出血和黑便:早期胃癌有此症状者占20%,凡无胃病史的老年病人一旦出现黑便应警惕有发生胃癌的可能。

上腹部深压痛:有时可伴轻度肌紧张,但经常会是早期胃癌唯一的体征。

戒除:伤胃的饮食习惯

俗话说,“癌从口入”。有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诱发胃癌的“元凶”,所以,一定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少吸烟不酗酒:吸烟时少部分烟可随吞咽动作进入胃内,甚至到肠。这些烟直接和胃肠道黏膜接触,烟雾内所含尼古丁可直接刺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屏障,促进胃炎、胃溃疡形成,并延缓其愈合,而严重的经久不愈的胃溃疡也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进入呼吸道的烟在与呼吸道黏膜直接接触后,其中的有害成分可被吸收入血液,从而对胃内血管造成损伤。吸烟是导致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戒烟对于预防胃癌也是非常重要的。

经常过量饮酒会导致胃部持续遭受乙醇的劣性刺激,特别是乙醇含量较高的烈性酒,贪杯更是贻害非浅,容易引起胃部慢性炎症,诱发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此时若再置胃部疾患于不顾,对杯中之物照饮不误,则极易加重胃部病变,致使胃粘膜重度增生,最终导致胃癌的发生。

戒食加工肉:瑞典科学家表示,食用过多加工的肉类食品,例如咸肉、香肠、熏肉,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他们通过对15项研究结果进行评估后发现,每天加工肉类制品的摄入量每增加30克,患胃癌的几率就提高15%-38%。因为加工肉类制品通常经过腌制、烟熏、或者加入了硝酸盐,以此来延长它们的保质期,而这恰恰导致了胃癌发病率的增加。

拒绝快餐食品:快餐食品中的油炸作物比较脆、硬,如果较硬的油炸食物在没有嚼碎的时候就被吞到了胃内,胃蠕动而使得食物与胃粘膜接触时,较硬的食物就会直接对胃粘膜造成损害。如果胃粘膜不能及时修复,便会导致炎症、溃疡等形成,而对于胃病患者,则会加重病情。

专家推荐用药: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胃、肠肿瘤以及扩散、转移:珍香胶囊15盒+参丹散结胶囊12盒=3750元/月

·胃癌、贲门癌、胃癌肝转移:珍香胶囊15盒+复生康胶囊10盒=3600元/月

·消化系统肿瘤:珍香胶囊15盒 + 抗癌平丸5盒

·胃、肠肿瘤恢复期病人:抗癌平丸5盒+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2300元/月

·胸、腹水、浮肿: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09年1月13日星期二

解读癌症元凶 -癌症-病毒-EB病毒

多年前,癌症这个恶性的疾病一直没有与病毒关联起来,随着人类对癌症以及病毒的深入了解,慢慢地科学家发现很多的癌症其实与病毒感染有着密切的关联,有些癌症就是由病毒所引发的。比如说,2008年刚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奖的科学家楚尔.豪森,他发现人乳头瘤病毒能导致宫颈癌,豪森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发现多种能诱发癌症的病毒,甚至有科学家称,有80%的癌症和病毒有关,这仅是一个猜测,要定论需要有更多的科学证据。

然而,病毒引发癌症的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毕竟,病毒如此之多,如果都能引发癌症,实在是危险之极。

不过,不用过于担心,不是每种病毒都可引发癌症,生物通小编为您整理一下能引发癌症的病毒有多少。

现在研究比较成熟的有:乙肝病毒可能导致肝癌,人乳头瘤病毒导致宫颈癌,EB病毒诱发鼻咽癌,Merkel细胞多瘤病毒诱发皮肤癌(PNAS:发现一类变异病毒可致癌)而今天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系的研究者在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文章,解析EB病毒诱发癌症的机制。

EB病毒一种疱疹病毒即爱泼斯坦-巴尔二氏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简称,是1963年M.A.爱泼斯坦和Y.M.巴尔对非洲儿童罹患的伯基特氏淋巴瘤的细胞进行体外组织培养时发现的,故名。此病毒是一种亲淋巴细胞病毒,属疱疹病毒科γ组、能感染人及灵长类动物的 

B淋巴细胞。EBV感染可能是鼻咽癌(尤其是未分化型鼻咽癌)的病因之一。研究证明,将鼻咽癌活体细胞进行培养,可在癌细胞中发现EBV基因及EBV特异性抗原。同时在鼻咽癌病人血清中发现多种 EBV抗体。鼻咽癌病人的血清和唾液中,EBV特异性IgA抗体的滴度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及其他肿瘤病人。

据介绍,Maria Masucci及其同事研究了该病毒的一种蛋白质在所有携带EBV的恶性肿瘤中表达的效应,并搜寻了被称为B细胞系的淋巴细胞的基因组不稳定的迹象,这是癌症的一个标志。这组作者找到了表达这种病毒蛋白质的B细胞系,并观察到了这些细胞中的染色体异常、DNA双链破坏以及DNA损伤反应激活的显著增加。这种病毒此前已经和Burkitt淋巴瘤、霍奇金病、鼻咽癌以及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联系在了一起,但是它在这些疾病中扮演的角色尚未完全弄清。这组科学家提出,与EBV有关的核心抗原很可能增加了活性氧的制造,这会导致这种DNA损伤。这组科学家说,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治疗EBV相关疾病。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09年1月12日星期一

糖尿病人肝癌危险增3倍 应定期检查肝脏

研究显示,糖尿病已成为继肝炎之后导致肝癌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比健康人群高约3倍。市肿瘤医院肝胆肿瘤科主任宋天强提醒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保护肝脏,最好每年定期进行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检测,以及早发现肝脏病变。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90%以上为2型糖尿病,其发生与身体胰岛功能下降,糖代谢紊乱有关。长期糖代谢紊乱,会严重影响机体的脂质代谢,使脂蛋白合成出现障碍,导致脂肪酸在肝脏内大量存积,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炎,肝脏长期被慢性炎症反复刺激,就容易癌变导致肝癌。如果糖尿病患者同时患乙肝、丙肝等慢性肝炎,患肝癌的危险还将大幅增加。糖尿病可以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其发生与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多坐少动、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随着当今人们不良生活方式的增多,糖尿病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市肿瘤医院每年收治的肝癌患者中,有15%同时患有糖尿病,而这些患者肝癌术后比无糖尿病肝癌患者更容易复发。

宋天强说,我国是肝癌第一大国,世界上每年新发的53万肝癌患者中,有45%在我国,且以50岁左右人群高发,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早期肝癌没有明显症状,甚至患病后较长时间仍然毫无感觉。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会逐步出现肝区疼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日渐消瘦等症状,此时往往已为中晚期。如果肝癌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正规治疗,临床治愈率可达40%至50%。所以,糖尿病患者在坚持正规服用降糖药物、尽量避免使用损害肝脏药物、戒烟限酒、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坚持运动、起居有规律、保持乐观情绪等严格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每年定期进行肝脏B超、肝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检测,这是早期发现肝癌的重要手段。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肝、胆肿瘤 治疗搭配:

·扩散、转移: 复方鹿仙草颗粒6盒 + 消癌平片10+3盒=2890/疗程

·黄疸、肝功损伤:复方鹿仙草颗粒6盒 + 西黄丸 30+5盒=3090元/疗程

肝、胆、胰腺肿瘤 治疗搭配:

·胰腺以及肝胆扩散: 慈丹胶囊 10盒 + 消癌平片 10盒/疗程=2400元/疗程

·胰腺、肝胆出现黄疸: 慈丹胶囊 10盒 + 西黄丸 30盒=2600元/疗程

· 胸、腹水、浮肿加: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09年1月11日星期日

关注卵巢肿瘤的预防及预后

卵巢癌的病因尚不清楚,难以预防。但若能积极采取下述措施,会有所裨益。

1)高危因素的预防:大力开展宣教,加强高蛋白、富含维生素A的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食物。高危妇女宜用口服避孕药预防。

2)开展普查普治:30岁以上妇女每年应行妇科检查,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检查一次,以排除卵巢癌。若配合B型超声检测、CAl25及AFP检测等则更好。

3)早期发现及处理:卵巢实性肿瘤或囊肿直径>5cm者,应及时手术切除。青春期前、绝经后或生育年龄口服避孕药的妇女,若发现卵巢肿大,应考虑为卵巢癌。盆腔肿块诊断不清或治疗无效者,应及早行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凡乳癌、胃肠癌等患者,治疗后应严密随访,定期作妇科检查。

卵巢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类及分级、患者年龄及治疗方式有关。以临床分期最重要,期别越早疗效越好。

据文献报道Ⅰ期癌局限于包膜内,5年生存率达90%。若囊外有赘生物、腹腔冲洗液找到癌细胞降至68%。低度恶性肿瘤疗效较恶性程度高者为佳,细胞分化良好者疗效较分化不良者好。对化疗药物敏感者,疗效较好。术后残余癌灶直径<2cm者,化疗效果较明显。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预后不如年轻患者。

 


卵巢癌治疗搭配:

·出现扩散和转移: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 + 消癌平片10盒=2500元/疗程

·化疗替代治疗:复方红豆杉胶囊10+1盒 + 消癌平片10盒=4100元/疗程

·有腹水症状: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 + 西黄丸30盒=2700元/疗程

·胸、腹水、浮肿加: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09年1月10日星期六

胃癌研究及预防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9日在北京召开的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胃癌恶性表型相关分子群的发现及其序贯预防策略的建立和应用》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这一成果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院士和他领导的科研团队,与香港大学王振宇教授合作取得的。

双方经过18年的艰辛探索,在胃癌研究及预防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首次提出的胃癌序贯预防策略,有效降低了胃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填补了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空白。专家认为,这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也是2008年我国医药卫生组唯一的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胃癌是世界上第二大癌症死因,是威胁人类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达40万,有30万人死于胃癌。

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1989年初,樊代明院士率领他的科研团队开始向胃癌恶性表型相关分子群及预防策略开始冲击。在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香港RGC基金的资助下,他们与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王振宇合作,采用包括血清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克隆与基因修饰、组织病理、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等多种技术手段,从胃癌病因预防、化学预防、早期预警及耐药机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胃、肠肿瘤以及扩散、转移:珍香胶囊15盒+参丹散结胶囊12盒=3750元/月

·胃癌贲门癌胃癌肝转移:珍香胶囊15盒+复生康胶囊10盒=3600元/月

·消化系统肿瘤:珍香胶囊15盒 + 抗癌平丸5盒

·胃、肠肿瘤恢复期病人:抗癌平丸5盒+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2300元/月

·胸、腹水、浮肿: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相关的主题文章:

“小环境”不洁也是肺癌致病因

近15年来,肺癌一直占据大连恶性肿瘤发病位次的首位,市政协委员朴正爱认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小环境污染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她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小环境污染的监管力度。

大连市区1991年~2005年恶性肿瘤发病趋势报告显示,近15年来,肺癌一直占据大连恶性肿瘤发病位次的首位。从区域分布来看,甘井子区、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发病率明显高于旅顺口区。

肺癌的发生率、死亡率都很高,原因除了个人因素以外,环境因素也是致癌的重要因素。多年来各级环保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在大环境治理上做了很大投入,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小环境治理却被忽略。在很多工作场所,许多有害物质都是可挥发的气体,直接侵害人体,首先侵入的是呼吸道和肺,引起各种疾病,其中危害最大的是肺癌。朴正爱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力度,保障人们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安全,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 肺癌扩散:清肺散结丸5盒 +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2600元/月

· 化疗替代治疗:清肺散结丸5盒 + 复方红豆杉胶囊10+1盒=4300元/月

· 肺癌脑转移、肝转移:清肺散结丸5盒 + 安康欣胶囊10盒=2200元/月

· 特价:清肺散结丸5盒+金复康口服液27盒=2160元/月

· 胸、腹水、浮肿加: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09年1月7日星期三

港中大首破癌症复发之谜 停化疗癌细胞就复活

香港中文大学首次揭示癌症复发之谜,原来癌细胞在药物抑制下,若不被彻底消灭,24小时内即死灰复燃,但若用药至癌细胞解体,药物的毒性却足以致命。中大学者期望,能研究一种药效强的新药,彻底铲除癌细胞,同时又不会损害人体。


癌症病人停服化疗药后,癌细胞或从凋亡中复原,造成癌症复发。

领导这次研究的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教授冯明钊指出,一直以来,医学界均对细胞死亡的定义存有争议,学界传统认为,细胞萎缩、细胞核收缩等,代表细胞凋亡和已死。

但研究小组首次发现,在停止化疗用药后,多种类型的癌细胞均可从凋亡过程中复原,出现死亡逆转的迹象。

冯明钊表示,新发现显示,在化疗过程中,细胞核在解体和分裂后,才代表完全死亡,这时候即使停药,癌细胞也不会逆转。

然而,由于化疗用的药物存有一定毒性,病人若持续用药至癌细胞解体和分裂,毒性同时会侵蚀健康的细胞,等于要病人和癌细胞“同归于尽”。参与研究的生物系博士研究生邓浩林解释,乳癌和肝癌的复发率高达40%及70%,他们在进行实验后发现,在停用各类型化疗药物后,不同种类的癌细胞的逆转情况雷同,约24小时内癌细胞即作出绝地反击。


化疗药物不能彻底消灭癌细胞,但冯明钊强调,目前为止,化疗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有一定成效,地位无可替代。他又透露,研究小组对癌细胞的逆转机制有少许头绪,期望深入研究后,与医学界携手研发出新药,既能令癌细胞解体,又不会伤害病人身体。


相关的主题文章:

抗结肠癌 多吃点蔬菜

对于癌症病人,在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同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多食用相应的防癌、抗癌蔬菜,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要长寿,就得做“肠胜将军”

长期便秘导致的肠道污染可能是造成这些严重疾病的主要嫌疑犯之一。而且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早衰、易疲劳、老年斑等等一些恼人的问题都和肠道的长期“吸毒”有关。


肠道照顾好,百病不来找

人体内的免疫力70%集中在肠道内,能抵御疾病的侵害,肠道是保卫我们健康的万里长城。

抗结肠癌注意事项

最重要的是:有规律吃高纤维麦麸;少吃红色肉及肥肉,即使吃肉不吃油煎或烧烤的。

多吃蔬菜,尤其是十字花科蔬菜,如甘蓝提供纤维、吲哚等物质,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可抗结肠癌

多吃鱼类,对于已有多发息肉者可抑制息肉的生长及癌变可能。

脱脂牛奶或酸乳酷可提供乳酸酸菌生长的有利环境,预防结肠癌发生。对已发生结肠癌而行手术治疗的人,以上的建议则更有意义。

防治结肠癌的食物

全小麦(麦糠、麸)、蔬菜(甘蓝等)、芹菜、大蒜、可刺激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血液中自然杀死细胞可多杀死达140%——160%的癌细胞。水果(除桔子、因属于热性食物能促进癌C生长)、银耳、黑木耳,海产品、含钙、含维生D食物。

可能会促进结肠癌的食物:高脂食物、红肉、酒精。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胃、肠肿瘤以及扩散、转移:珍香胶囊15盒+参丹散结胶囊12盒=3750元/月

·消化系统肿瘤:珍香胶囊15盒 + 抗癌平丸5盒

·胃、肠肿瘤恢复期病人:抗癌平丸5盒+参丹散结胶囊12盒=2300元/月

·胸、腹水、浮肿: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


相关的主题文章:

科学家发现导致乳腺癌细胞扩散基因

阻止癌细胞扩散相当重要。研究显示,在癌细胞没有扩散的病人中,超过98%%的病人能存活5年以上,而在癌细胞已经扩散的病人中,只有27%%的人能够存活。


美国新泽西癌症研究院的米歇尔?雷斯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康一斌(音)采用了几种方法来寻找使肿瘤扩散的基因,他们调用了庞大的肿瘤细胞数据库,发现身患严重乳腺癌的病人体内,其8号人类染色体的一小部分被重复了多次。一般来说,大多数正常DNA序列的一个基因仅仅有2个副本,但这部分基因的副本多达8个。


接着,研究人员分析了采自于250个病人的乳腺癌基因样本,以寻找其中的遗传变异。研究发现,在富有攻击力的肿瘤中,其MTDH基因过度活跃或被过度表达。该基因不仅能使肿瘤细胞紧紧地附着在发病区域附近器官的血管上,还能大大减弱抗癌药物的作用使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


研究人员接着在实验鼠身上注射了采自于具有该基因变异病人的肿瘤细胞,发现老鼠体内出现了会扩散的肿瘤,这些肿瘤也抑制了传统的化疗药物如紫杉醇的治疗效果。


但当研究人员对这些肿瘤进行遗传修改,抑制了MTDH基因后,肿瘤细胞不再扩散并且对化学疗法不再有抵抗力。研究人员说,MTDH可能在包括前列腺癌在内的许多其他类癌症中也起主要作用。


研究人员希望,他们的发现将有助于开发出不仅能阻止肿瘤细胞扩散而且对治疗反应更好的药物。盐腌食物将增加胃癌的发生率。每日盐的摄入总量应低于6克。  

8.缺乏母乳喂养。母乳喂养能降低妈妈绝经前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几率,同时还能预防儿童超重,降低将来罹患癌症的风险。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出现扩散和转移: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 + 消癌平片10盒=2500元/疗程

·化疗替代治疗:复方红豆杉胶囊10+1盒 + 消癌平片10盒=4100元/疗程

·有腹水症状: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 + 西黄丸30盒=2700元/疗程

·胸、腹水、浮肿加: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相关的主题文章:

既抗癌又致癌双面基因露面

自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新泽西医科和牙科大学,新泽西癌症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以新颖的癌症研究思路为指引,发现了一种既包含在癌症扩散转移过程中,又与临床癌症治疗抗药性有关的基因,这种基因可以作为治疗恶性乳腺癌的新靶标,达到抑制癌症转移,防止化疗抗药性的双重目的,这种一箭双雕的方法对于癌症治疗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月5日的《Cancer  Cell》杂志上,并被作为封面文章(见下图),同期《Cancer  Cell》杂志也配发了相关新闻进行报道。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康毅滨博士,其早年毕业于复旦大学,2000年获得杜克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之后曾在斯隆/凯德琳癌症纪念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任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


康博士在接受生物通采访的时候表示,“传统的针对癌症扩散的研究思路,在基因芯片出现之前,主要是利用小鼠模型研究与肿瘤转移有关的基因,但是这种方式发现的基因常常不能应用到临床上。之后随着基因芯片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利用小鼠等动物模型上从整个基因组中筛选相关基因,然后在动物模型上进一步做功能方面的验证,虽然这样找到了一些可用的基因,但是大部分基因在临床上的应用还有待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从临床的样品入手的一些基因组研究虽然在临床预后上有较大的可用性,但是却无法发现其中的机理。”


这项研究则突破了之前研究思路的瓶颈,研究人员转换思考的角度,首先从计算生物学角度入手,利用临床样品找到了恶性肿瘤中重复扩增的片段,然后回过头来利用小鼠筛选相关片段上的基因,最后再对临床病人进行分析研究,综合确定癌症转移的基因,这样既实现了临床应用的相关性,又进行了癌症转移扩散的机理分析,证明了这一基因的功能重要性,为癌症研究开拓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除了这种创新的研究思路以外,康博士表示,“这一研究的另一个创新点就是发现了一种既包含在癌症扩散转移过程中,又与临床癌症治疗抗药性有关的基因,这种基因可以作为治疗恶性乳腺癌的新靶标,达到抑制癌症转移,防止化疗抗药性的双重目的。”


这种重要的基因:Metadherin(MTDH)蛋白基因定位在人类8号染色体上(8q22),由于能帮助肿瘤细胞紧贴上远距离的血管,因此对于癌症的扩散和转移意义重大,并且这种基因也部分导致了肿瘤对目前治疗恶性乳腺癌的化疗药物的抗药性。 

之前曾有研究表明这种蛋白是一种膜蛋白,因此能通过抗体靶定,这也就是说临床上可以发展抗MTDH的治疗方法,而且康博士等人在这篇文章中也发现MTDH蛋白基因与8q22基因组位点是两个与乳腺癌现有的临床标记(如ER,  HER2等)完全独立的的弱预后标记,可以考虑发展成预后试剂盒,用于尽快发现需要扩散治疗的高风险病人。另外康博士等人在后续的研究中也发现了这一基因在其它癌症,比如前列腺癌方面的作用。


在2003年,康博士等人发现了导致乳腺癌骨转移的基因,并且提出了一种新的癌细胞恶性扩散的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长久以来,关于这个形成机理存在两种富有争议的理论解释,一种传统的理论认为早期癌症较不容易扩散并容易根除。另一种观点认为恶性扩散是原发肿瘤的基因表达组成所决定的固有倾向。康博士等人这一模型综合了这两种观点正确的一面,有助于平息癌症研究领域内的这一大争论。


而这一新研究中关注的MTDH基因与之前的基因不相同:这个基因在原发肿瘤中已经被扩增,并且不仅在原发肿瘤,而且在转移扩散的肿瘤发展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果抑制这种基因在乳腺癌病患中的表达,也许就能获得一石二鸟的效果:减少复发的几率,以及降低转移扩散的风险——这是临床上乳腺癌患者致死的两个主要原因”,康博士说。


这项研究工作历时三年之久,康博士等人另辟蹊径,利用了一种新颖的方法将基因组学研究与临床研究,实验室实验结合在了一起,这种方法就是一种计算生物学的方法,康博士向生物通介绍道,“这种计算生物学的方法即ACE方法,一种运算法则,这种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分析一个靶标位点周围的‘邻居’是否也有高表达,然后推算下去,将范围缩小在小区域里”。利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识别出MTDH基因是8q22区域上的候选基因之一,从而能同时利用动物模型和临床肿瘤样品来证实这个基因的作用。


目前康博士等人正在对MTDH基因进行进一步分析研究,相信在不久之后,这种基因将能在乳腺癌等癌症的治疗方法上放出耀眼的光芒。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09年1月5日星期一

美发现休眠卵巢癌细胞存活机制

卵巢癌复发率高一直困扰医学界。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新近发现了休眠的卵巢癌细胞在人体内的存活机制。这项研究有望帮助人们找到治疗卵巢癌的新途径。


据最新一期美国《临床检查杂志》月刊报道,一些卵巢癌患者切除肿瘤两三年之后,体内再次出现肿瘤,其主要原因是体内休眠的卵巢癌细胞在作祟。这些卵巢癌细胞休眠时不进行细胞分裂,不易被发现,然而一旦重新生长,肿瘤就会再次出现。


研究人员介绍说,一种名为ARHI的基因是卵巢癌细胞自体吞噬机制能否启动的关键,决定着细胞是否会依靠自噬机制“自我灭亡”。在以该基因为重点的研究中,他们发现在移植了卵巢癌细胞的实验鼠体内有几种蛋白质存活因子导致ARHI基因表达异常,从而使细胞自噬机制无法正常启动。在通过阻止上述蛋白质存活因子发挥作用使ARHI基因表达恢复到正常水平后,细胞自噬机制又能完全启动,最终使卵巢癌细胞在数天内死亡。


研究人员表示,自噬机制无法正常启动导致卵巢癌细胞得以休眠并等待合适时机重新分裂。如果能阻止上述蛋白质存活因子发挥作用,自噬机制就会消灭休眠的卵巢癌细胞,从而治愈卵巢癌。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出现扩散和转移: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 + 消癌平片10盒=2500元/疗程

·化疗替代治疗:复方红豆杉胶囊10+1盒 + 消癌平片10盒=4100元/疗程

·有腹水症状: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 + 西黄丸30盒=2700元/疗程

·胸、腹水、浮肿加: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相关的主题文章:

腺瘤最容易进展为大肠癌

在所有消化道肿瘤中,大肠癌的治疗效果是最好的,但前提是要在早期被发现,特别是出现肠息肉等病变时应早采取措施。但也不必发现息肉就产生恐癌心理,真正与大肠癌有关的是肿瘤性息肉———腺瘤。

大肠黏膜上任何可见的突起,不论大小、形状均都称为息肉,其中肿瘤性息肉最容易发展为大肠癌,而且腺瘤根据发育程度分为低、中、高黏膜内瘤变,需要5~10年发展为大肠癌。


在此期间,只要是确诊为腺瘤一定要尽快切除,可有效防止和降低大肠癌发生。

因此,防大肠癌第一项要做的就是定期体检,如肠镜、B超、肿瘤标记物等,但不同人群应进行不同的筛查方案,一般是分为以下三类人群。

一般人群:推荐45岁以后接受大肠癌筛查,平均每5~10年进行一次检查。

高危人群:不包括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但高脂饮食、反复便血以及出现肠息肉的患者建议40岁左右开始进行大肠癌筛查,平均每3~5年接受一次检查。

有家族遗传史人群:这类人群建议尽早到医院肿瘤中心就诊,通过临床医生对家族史进行仔细收集和一些必要的检查,包括基因检测等来判断是否具有遗传倾向,并进行密切随访。

此外,防大肠癌提倡多吃各种颜色的蔬菜和豆角类蔬菜,多吃含钾高的香蕉,含纤维和维生素C高的苹果、草莓和猕猴桃等。原因是这些食物既可抑制致癌物形成,含有的高纤维又能加速肠道运动,减少致癌物对肠壁刺激,避免发生癌变。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胃、肠肿瘤以及扩散、转移:珍香胶囊15盒+参丹散结胶囊12盒=3750元/月

·消化系统肿瘤:珍香胶囊15盒 + 抗癌平丸5盒

·胃、肠肿瘤恢复期病人:抗癌平丸5盒+参丹散结胶囊12盒=2300元/月

·胸、腹水、浮肿: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09年1月4日星期日

莫怕 前列腺癌有迹可循

动过手术后,原本以为可以一了百了,铲除病魔,跟疾病告别。可是,它往往纠缠不清,尤其是和癌症相关的疾病,更是挥之不去。

例如前列腺癌,一些病人动手术把肿瘤切除后,不久病情复发,得继续承受病魔的折磨,的确令人担忧。

在新加坡,前列腺癌是男性的第6大癌症。由于该症是一种高发癌症,所以在男人的癌症死亡率中仅次于肺癌。过去30多年来,患癌率增加了3倍,患者以60多岁者为最多。

前列腺癌患病率最高的是美国的白种人和美国的黑人,前列腺癌是美国第二大癌症杀手,每年夺去3万名美国人的性命。

两种蛋白物质标识发展情况

最近,美国科学家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在人体内有两种蛋白物质能够标识出前列腺癌的发展情况。

他们发现一种称为“EZH2”的蛋白和另一种称为“ECAD”的蛋白物质。当“EZH2”在病人体内大量出现,而“ECAD”相对减少时,这就预示着该病人将再次受到癌魔的侵袭。

研究人员表示,前列腺癌在人体内的发展并不迅速,因此患有早期前列腺癌的人,不一定要立刻采用手术治疗,可以采取“进一步监视其发展情况”再做决定。特别是对一些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来说,这样做可避免治疗后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科学家对259名已做过前列腺切除手术的前列腺癌患者进行研究。由于癌症的复发通常须要数年的时间,所以研究人员主要测试了患者血液中与前列腺有关的抗原,并将其作为癌是否重新生长的一个信号。

研究人员说,在正常情况下,一旦前列腺被切除,这种抗原的测数就应变成零。因此,判断一个经过手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是否复发,必须通过观察其血液中的这种抗原是否升高了。这种抗原的升高意味着在进行手术时,癌细胞已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或说明当时的手术未能将病灶内的癌细胞全部除净。

“一高一低”说明复发可能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有53个患者的前列腺抗原升高,说明已有复发迹象。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又对这些患者的癌细胞进行了生化标识物检查,结果发现在“EZH2”蛋白指标升高而“ECAD”蛋白指标中度下降的患者中,近半病人出现癌症复发。

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蛋白指标“一高一低”的情况,说明癌症患者复发的可能性增加了两倍。

伊丽沙白医药中心泌尿专科高级顾问陈英俊医生说:“这种‘一高一低’的蛋白指标检定法,只是属于研究阶段,还没有正式使用在临床上。目前,多数还是通过前列腺抗原(PSA)来检定前列腺癌,其准确性较高。”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扩散和转移的病人:珍香胶囊10盒 + 消癌平片10盒=3150元/疗程

·恢复期病人:西黄丸(30+5)盒 + 消癌平片(10+3)盒=2200元/月

· 复方斑蝥胶囊 5盒 + 消癌平片10盒=1000元/月

· 胸、腹水、浮肿加: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相关的主题文章:

“单腿”食物有助防癌抗癌

 日前,由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推出的“全球防癌指南”——《食物、营养、身体活动和癌症预防》中文版在北京举行了首发式。科学家预计,到2030年全球癌症患者将增加1倍。对此,该指南的中文版译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表示,以下八种生活方式是导致癌症多发的主要原因: 

1.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癌危险要高7—11倍。肺癌喉癌食管癌等超过三成以上的癌症发生与吸烟密切相关。 

2.每天锻炼少于30分钟。专家组认为,久坐的生活方式会增加患某些癌症的危险性。研究表明,进行有规律的、持续的身体活动,能预防某些部位的癌症,如结肠癌等。 

3.饮酒。无论是含有酒精的饮料,还是啤酒、葡萄酒和烈酒,随着摄入量的增加,患口腔癌、咽癌和喉癌的危险显著升高。如果一定要喝,男性每天应不超2份(1份含酒精10—15克),女性别超过1份。 

4.常饮含糖饮料。含糖饮料提供了能量,却极易让人不知不觉就喝多了,导致肥胖。  

5.蔬果摄入过少。水果和蔬菜可能降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几率。每日应至少吃5份(至少400克)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最好包括红、绿、黄、紫等不同颜色。 

6.红肉摄入过多。红肉含量过高的膳食可能导致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发。每周摄入量应少于500克,同时尽可能少吃加工的肉类制品。 

7.盐摄入超量。食盐和盐腌食物将增加胃癌的发生率。每日盐的摄入总量应低于6克。  

8.缺乏母乳喂养。母乳喂养能降低妈妈绝经前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几率,同时还能预防儿童超重,降低将来罹患癌症的风险。


引自:www.bjkayf.com


相关的主题文章:

2009年1月3日星期六

每天喝酸奶可防膀胱癌

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和厄勒布鲁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发表研究结果:每天喝酸奶可以降低膀胱癌的发病率。


研究对象为82002名健康的瑞典居民。从1997年开始,研究人员每年对他们的饮食结构进行记录。在平均9.4年的调查中有485名居民患膀胱癌。经过对他们的饮食记录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经常饮用酸奶者发生膀胱癌的几率要低得多。


研究报道,乳酸菌可以提高人类的免疫力。此外,乳酸菌等益生菌可以抑制肠道中致病菌的生长,从而减少毒素的产生,降低肿瘤的发生率。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扩散和转移的病人:珍香胶囊10盒 + 消癌平片10盒=3150元/疗程

·恢复期病人:西黄丸(30+5)盒 + 消癌平片(10+3)盒=2200元/月

·            复方斑蝥胶囊 5盒 + 消癌平片10盒=1000元/月

· 胸、腹水、浮肿加: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吃有吃相 不小心可致胰腺癌

行病学调查表明,本市每年新增肿瘤患者达3-4万例,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增长数双双突破10%。临床显示,新增肿瘤患者中青年增多,并有向低龄化发展趋势。因生活方式不当而生癌的人比例大量增加,其中以饮食不当与癌症的关系最为密切。专家提醒:生活中许多不良习惯常常是引发癌

症的隐患,尤其被称为“癌中王”的胰腺癌,跟暴饮暴食密切相关。

病因 暴饮暴食应酬过多

上海民生健康服务中心门诊收治的6894例癌症病人中,被称为“癌中王”的胰腺癌发病率增长最快,去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上升了50%左右。

患者中多数是企事业单位老总。该中心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导何裕民教授接诊的胰腺癌病人中约70%都是事业成功人士。何教授指出,工作压力大,生活没规律,长时间的应酬损害了他们的健康。

临床发现,胰腺癌的发病以男性多见,是女性的2到4倍。高发年龄在40岁左右,随着年龄的增长,胰腺癌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胰腺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胰腺癌与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吸烟、高脂饮食、糖尿病人群患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而应酬过多的老总们生活大多很难有规律。

调查表明,喜欢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的人,患大肠癌、胰腺癌的几率也大量增加;家庭中常吃熏烤煎炸食品及腌制食品,患胃癌直肠癌、胰腺癌的机率增加;食用油、高盐食物消费增加,不但引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也产生大肠癌、胰腺癌隐患。

预防 上腹痛胀需要警惕

专家指出,由于胰腺癌发病隐蔽,发现时多为晚期,因此,需特别警惕癌症的早期症状,以利于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胰腺癌的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痛和饱胀不适、食欲不振、消瘦、乏力和黄疸。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不要掉以轻心,应及早就诊;一旦发生严重腰背疼痛提示病变扩及腹腔神经丛,已是胰腺癌的晚期征象。可疑患者要进行积极检查,常见的血清学检查包括CAl9-9、CEA、螺旋CT,是目前公认的对胰腺癌较敏感的影像诊断方法。一旦确诊,及早手术是治疗早期胰腺癌的主要手段。

不良习惯及时调整

胰腺癌预防关键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专家认为,要从调整膳食结构着手预防癌症发生。如不吃烧焦和烤糊的食品,尽量少吃高脂、高油、多盐的食物,可减少2/3以上肝癌胃癌、大肠癌、胰腺癌等的发生。

预防癌症日常饮食还需注意保持谷类、豆类、甘薯等粗粮作为膳食的主体。每天新鲜蔬菜和水果必不可少,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必要的矿物质。参加适当的体力活动,避免超体重和肥胖。一定要控制肉类等动物性食物和油脂的摄入。适量饮酒。控制食盐摄入。生活讲究规律,大大减少应酬,坚决杜绝暴饮暴食。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肝、胆、胰腺肿瘤 治疗搭配:

·胰腺以及肝胆扩散: 慈丹胶囊 10盒 + 消癌平片 10盒/疗程=2400元/疗程

·胰腺、肝胆出现黄疸: 慈丹胶囊 10盒 + 西黄丸 30盒=2600元/疗程

· 胸、腹水、浮肿加: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果蔬纤维可降低乳癌复发率

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对乳腺癌与饮食的关系进行长期研究分析后指出,多吃蔬菜、水果和纤维类食品,减少脂肪摄入量,尤其有助于降低没有潮热现象的患者乳腺癌复发风险。


主持研究的加州大学公共健康学教授埃伦·戈尔德指出:“处于乳腺癌早期并有潮热现象的女性存活几率更高,癌症复发的风险比那些没有潮热的患者更低。”如患者血液中雌激素含量较高,出现潮热的可能性就低,而雌激素含量下降,尤其是绝经期妇女,潮热现象就会出现。戈尔德指出,对这两种情况的乳腺癌患者诊断时要区别对待。


研究人员将3000名乳腺癌患者分成两组,一半人每天食用10份果蔬,摄入更多纤维、更少脂肪,另一半人每天食用5份果蔬。研究人员对两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吃10份果蔬的人中,仅16%的人7年后会出现复发,而食用5份果蔬的人复发率为23%。


研究表明,乳腺癌幸存者食用大量果蔬后,能将复发风险降低31%,而已过绝经期的妇女如以果蔬为主,其复发风险更会降低47%。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出现扩散和转移: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 + 消癌平片10盒=2500元/疗程

·化疗替代治疗:复方红豆杉胶囊10+1盒 + 消癌平片10盒=4100元/疗程

·有腹水症状: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 + 西黄丸30盒=2700元/疗程

·胸、腹水、浮肿加: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2009年1月2日星期五

武汉专家率先发现胃癌易感基因

“随机找一人提取基因,就能知道他以后是否可能患上胃癌。”中南医院消化内科教授、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消化系病学会主任委员邓长生教授率领中南医院消化内科30名医务人员,历经10年研究,在国内率先筛查出6个与胃癌有关的易感基因。

近日,在省科技厅主持的鉴定会上,来自北京、上海等地的消化界权威专家认为该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该研究的相关论文被世界著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SCI收录。据介绍,其中一个易感基因为世界范围内首次发现,世界医疗权威组织专门为它申请了一个基因“银行号”。

据介绍,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致死原因中排列第二。导致胃癌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遗传、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饮食等等。专家在研究中发现,处于相同环境下并有相同生活方式的人中,有的会患上胃癌,有的却不会。

2000年,研究人员随机选择无亲缘关系湖北籍汉族健康人136名、胃腺癌组63例,进行基因比照,胃腺癌患者的某些基因频率明显增高,随后,研究人员又多次进行相关筛查比照,参与比照人数高达数百人,最终确定了6个与胃癌有关的易感基因。

邓教授说,携带了易感基因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患上胃癌。就算没有家族史,也可能通过基因突变成为高危人群。由于基因与种族有关,这次研究主要选取的是湖北的汉族人,从理论上分析,全国的汉族人可能都有共同性,但是否适用与其他民族还需进一步研究。

他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对照发现的易感基因,进一步筛查出胃癌的高危人群,在细胞出现病变之前通过医学监督和干预,减少或延缓个体发病的可能,阻止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存率。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胃、肠肿瘤以及扩散、转移:珍香胶囊15盒+参丹散结胶囊12盒=3750元/月

·胃癌、贲门癌胃癌肝转移:珍香胶囊15盒+复生康胶囊10盒=3600元/月

·消化系统肿瘤:珍香胶囊15盒 + 抗癌平丸5盒

·胃、肠肿瘤恢复期病人:抗癌平丸5盒+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2300元/月

·胸、腹水、浮肿: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相关的主题文章:

一种病毒蛋白质可变为宫颈癌杀手

摘要:法国斯特拉斯堡路易·巴斯德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一种导致宫颈癌的蛋白质经过极其微小的变异,可以转而抑制这种癌症的扩散,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科学家们研制治疗宫颈癌的新药。

法国斯特拉斯堡路易·巴斯德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一种导致宫颈癌的蛋白质经过极其微小的变异,可以转而抑制这种癌症的扩散,这一成果将有助于科学家们研制治疗宫颈癌的新药。

路易·巴斯德大学的科研人员在17日出版的英国《致癌基因》杂志电子版上报告说,全世界每年有50万妇女罹患宫颈癌,其中80%生活在发展中国家。这种病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而导致它的罪魁祸首正是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据介绍,HPV病毒会产生两种基因蛋白质,分别被命名为E6和E7,科研人员发现,E6导致癌细胞的增殖,但当它发生变异以后,却转而开始抑制肿瘤的生成。研究小组认为,虽然这种变异微不足道,但却能彻底改变E6的性质。

 路易·巴斯德大学表示,目前治疗宫颈癌的主要方法是接种疫苗,不过它的价格会令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患者望而却步。此外,对于那些已经患病的女性来说,疫苗也无济于事,因此,他们希望利用这一发现,研究出能治疗宫颈癌的特效药。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出现扩散和转移: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 + 消癌平片10盒=2500元/疗程

·化疗替代治疗:复方红豆杉胶囊10+1盒 + 消癌平片10盒=4100元/疗程

·有腹水症状:参丹散结胶囊6盒(96粒装) + 西黄丸30盒=2700元/疗程

·胸、腹水、浮肿加: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2009年1月1日星期四

远离肾癌七大危险因素

肾癌又称肾细胞癌,起源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肾实质的任何部位,但以上、下级为多见,少数侵及全肾;左、右肾发病机会均等,双侧病变占1%~2%。



专家推荐联合用药:

·扩散和转移的病人:珍香胶囊10盒 + 消癌平片10盒=3150元/疗程

·恢复期病人:西黄丸(30+5)盒 + 消癌平片(10+3)盒=2200元/月

·            复方斑蝥胶囊 5盒 + 消癌平片10盒=1000元/月

· 胸、腹水、浮肿加:臌症丸;疼痛加:蟾乌巴布膏/阿魏化痞膏



巨检:肿瘤外观为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肿块,有一层纤维包摸;血供丰富,血管怒张,有充血及出血区。肿瘤的颜色与血管多少、癌细胞内脂质含量以及出血、坏死等因素有关,一般说来,生长活跃区为白色,透明细胞呈黄色,颗料细胞或未分化细胞呈灰白色。暗红色或红色部位分别为陈旧或新鲜出血区,常有囊性变、中心坏死、血肿或不规则钙化灶。

显微镜检查:癌细胞类型主要为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等,其中以透明细胞癌为常见。透明细胞癌体积大,边缘清晰,呈多角形,核小而均匀、染色深;细胞质量多呈透明色。细胞常排列成片状、乳头状或管状。颗粒细胞呈圆形、多边形或不规则形态,暗色;细胞质内充满细小的颗粒,胞质量少;核略深染。还有一种恶性程度更高的肾癌,其细胞呈梭形,核较大或大少不一,有较多的核分裂象,呈肉瘤样结构,称为未分化癌。

临床表现

肾癌患者的主诉和临床表现多变,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肾位置隐蔽,与外界主要的联系是尿,因此血尿是发现肾癌最常见的病状,但血尿的出现必须在肿瘤侵入肾盂后方有可能,因此已不是早期病状。多年来,把血尿、疼痛和肿块称为肾癌的“三联征”,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具有1个~2个病状,三联征俱全者占10%左右,很少有可能治愈。

1、血尿:血尿常为无痛性间歇发作肉眼可见全程血尿,间歇期随病变发展而缩短。肾癌出血多时可能伴肾绞痛,常因血块通过输尿管引起。肾癌血尿的血块可能因通过输尿管形成条状。血尿的程度与肾癌体积大小无关。肾癌有时可表现为持久的镜下血尿。

2、腰痛:腰痛为肾癌另一常见症状,多数为钝痛,局限在腰部,疼痛常因肿块增长充胀肾包膜引起,血块通过输尿管亦可引起腰痛已如前述。肿瘤侵犯周围脏器和腰肌时疼痛较重且为持续性,华蟾素片

3、肿块:肿块亦为常见症状,大约1/3~1/4肾癌患者就诊时可发现肿大的肾脏。肾脏位置较隐蔽,肾癌在达到相当大体积以前肿块很难发现。一般腹部摸到肿块已是晚期症状。

4、疼痛:疼痛约见于50%的病例,亦是晚期症状,系肾包膜或肾盂为逐渐长大的肿瘤所牵扯,或由于肿瘤侵犯压迫腹后壁结缔组织、肌肉、腰椎或腰神经所致的患侧腰部持久性疼痛。

5、其他症状: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刚发觉时已转移,消癌平片,有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不振、贫血、咳嗽和咳血等肺部症状。另外,肾腺癌的作用是由肿瘤内分泌活动而引起的,包括红细胞增多症、高血压、低血压、高钙血症,发热综合症。虽然这些全身性、中毒性和内分泌的作用是非特殊性的,但约30%的病人首先有许多混合的表现。因而是有价值的线索,这种发现考虑为肿瘤的系统作用,安康欣胶囊

致病原因

肾癌的病因未明,但有资料显示其发病与吸烟、解热镇痛药物、激素、病毒、射线、咖啡、镉、钍等有关;另有些职业如石油、皮革、石棉等产业工人患病率高。

(一) 吸烟 :

大量的前瞻性观察发现吸烟与肾癌发病正相关。吸烟者发生肾癌的相对危险因素(RR)=2,且吸烟30 年以上、吸无过滤嘴香烟的人患肾癌的危险性上升。

(二) 肥胖和高血压:

发表在2000年11月2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高体重指数(BMI)和高血压是与男性肾癌危险性升高相关的两个独立因素。

(三) 职业:

有报道接触金属铺的工人、报业印刷工人、焦炭工人、干洗业和石油化工产品工作者肾癌发病和死亡危险性增加。

(四) 放射:

有统计使用过一种弱的α颗粒辐射源导致的124例肿瘤中有26例局限在肾,但是未见放射工作者和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的放射暴露与肾癌的相关报道。

(五) 遗传:

有一些家族内肾癌,在进行染色体检查时发现。肾癌高发生率的人中第三对染色体上有缺陷。多数家族性肾癌发病年龄比较早,趋于多病灶和双侧性。有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遗传性斑痞性错构瘤 (VHP)病的患者发生肾癌者多达 28%~45% 。

(六) 食品和药物:

调查发现高摄入乳制品、动物蛋白、脂肪,低摄入水果、蔬菜是肾癌的危险因素。咖啡可能增加肾癌的危险性与咖啡用量无关。在动物实验中,由于女性激素(雌激素)原因而致肾癌已得到证明,但在人体尚无直接的证据。滥用解热镇痛药尤其是含非那西丁的药物可增加肾孟癌危险性。利尿剂也可能是促进肾癌发生的因素。通过动物实验得出红藤草又名“千根”,可能诱发肾癌的结论,韩国食品医药安全厅已要求国内企业停止生产红藤草食品添加剂。

(七)其他疾病:

在进行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萎缩的肾脏内发生囊性变(获得性囊性病)进而又发现肾癌的病例有增多的现象。因此透析超过3 

年者应每年B 超检查肾脏。有报告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肾癌肾癌患者中14% 患有糖尿病,是正常人群患糖尿病的5倍。

癌症患者应“带瘤善存”

对癌痛患者来说,阿魏化痞膏,80%的疼痛是来自于骨转移。为此,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张力在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与姑息治疗委员会和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发起的“扬帆计划”上提出一个新概念——“带瘤善存”。

与带瘤生存不同,安康欣胶囊,张主任认为骨转移的患者不仅可与肿瘤共同生存,还不能活得很辛苦。

因为有的患者尽管采取了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却频繁出现骨折、骨痛、高钙血症等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大为下降。然而,双膦酸盐可减少和预防以上后遗症,减轻骨转移患者痛苦。

除药物外,还可通过手术把压缩的骨头撑起来。总之,治疗骨相关事件不单只是一种手段。其实就是对晚期病人治疗理念的改变,原来是强调姑息治疗,后来转为带瘤生存,现在强调的是带瘤善存。

此次启动的扬帆计划也是为进一步推广《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相关疾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并对骨转移治疗现状进行调查,同时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24个城市开展医学继续教育,筛查易感基因有助胃癌诊治,讨论交流临床经验、推广专家共识、建立骨健康关爱园地等,以提高大家对骨转移的认知。